全球范圍內,像倫敦或者北京或紐約,幾乎每個大城市都會衍生出自己的「衛星城」,蔓延在周圍方圓50公里。
生活在這里的人則像候鳥一樣,每天遷徙于「衛星城」和特大城市之間。 他們數年如一日,麻木而無奈地將肉身安放進密度極高的交通工具里。
莫斯科也難逃此種命運。
」據調查,在莫斯科工作的人至少有30%以上住在衛星城。他們每天乘坐火車、公交、大巴或者自己開車去上班。就好像宿舍一般,唯一的功能就是睡覺。除去工作,其他的時間都花在了學習上。」
總之,每天的生活感受就一個字:我實在太難了!!!
莫斯科的衛星城是指城區往外輻射40公里之內,包括弗拉基米爾、圖拉、特維爾在內的12個城市。
作為首都集群的一部分,它們都很小,就像散落的繁星一樣。
「(莫斯科州)每天約200萬通勤者中,每日通勤時間在4-5小時的占大多數。這樣算來,他們一個月就有約105個小時在路上,一年就有一個半月時間在路上。」
有權威人士聲稱,如果莫斯科州一直無法提供合適的就業,這些數字還會繼續增長。
這也是俄羅斯20年來首次停止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。相反,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附近的村鎮人口增長最快。
要知道十大首都中排名第一的莫斯科,歷史上從來就不是一座輕松易行的城市。
尤其近些年,城市交通的多年沉積終成頑疾。
每當夜幕降臨,它都是最為閃亮的「紅玫瑰」花園。
「上下班的高峰時間,公交車幾乎不可能有座位。不過火車上一般都有座位,5到7分鐘一班,人們可以在上面化個妝或者補個覺。因為接下來的莫斯科捷運將會更加擁擠。」
每天平均有900萬乘客使用捷運服務,四分之一以上捷運站的日載客量超過5萬人次,最繁忙的幾個車站每天甚至需要迎接80到138萬人次。
新冠大會期間,遠程辦公導致莫斯科市周圍租房需求增長了20%。
莫斯科的房價不降反增。漲幅最高的巴斯曼尼區每平方公尺售價達到了49.9萬盧布(約合人民幣4.4萬元),房價較低的城區每平方公尺售價也要20萬盧布(約合人民幣1.77萬元)以上。
2021年7月,平均每平方公尺價格在27萬盧布(約合人民幣2.4萬元)。而打工人的工資在高房價面前顯得無比蒼白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迫搬到莫斯科周邊地區。比如普蒂爾科沃鎮的租房價格僅是莫斯科的1/3。
「我們看的小區叫伊茲麥洛夫斯基森林住宅區,就在莫斯科外環路旁邊,而且靠近高速路出口。最重要的是,房價在我們預算內。」
為此,2012年起莫斯科推出「智慧交通」系統方案。以大數據技術為依托,打通市政府20多個部門的數據,構建起一套包括2000多個交通信號燈、3500個交通傳感器和2000個閉路電視攝像機的管制系統。
甚至大力提倡綠色出行方式。
曙光雖遠,好歹也算有點希望不是?
也許有一天,它真的能照進橡樹林……
來來來,上一幅靜謐極具美感的油畫作品,平復一下心情。